作家專欄吳東龍的東京大人味觀察

以設計為核心,學習、觀察、書寫、出版與從事設計工作。 2006年起於華文地區出版《設計東京》系列,現為作家、書籍編輯、視覺設計師與專業講師,亦從事展覽、書系與講堂規劃等工作,更參與廣播「建築美樂地/遇見設計」單元錄製,於台 · 港 · 中參與講座及主持活動逾百場。文字、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媒體與出版。近期出版《100?東京大人味發見》。

雪梨|百年歷史建築裡的商業躍動

發表時間:2020-05-15 點閱:1405

已有128年歷史的地標性建築〈The Strand Arcade〉位在中央商業區CBD,1892年開幕時以當時倫敦最著名的街道來命名,由英國建築家John Spencer所設計,並以高規格來打造,更號稱是將澳洲天氣納入考量的第一棟維多利亞風格建築;為減少日曬的影響而將部分飾玻璃以彩繪,形成這棟光線明亮豐富的三層樓拱廊購物空間,其走道與建築結構都有鑄鐵的植物雕花欄杆相當精美,地面則有豐富色彩拼貼的瓷磚地板。

 

 

照明上在當時還採用一半瓦斯一半電力供應的燈光系統,若注意觀察,每層樓的燈飾皆不相同的造型與姿態,且在樓層之間的設計上大量使用了雪松木材,一旁更有兩台當時最新的液壓電梯,其木頭的電梯外觀和三扇電梯門片也十分經典,蔚為一大特色,也吸引我特別進去體驗一番(對,就是很大的老電梯,升降速度頗慢但運轉無虞)。這座三層樓的挑高空間以現今來看或許不算寬敞,但仍具宏偉氣勢,在啟用後也被譽為最好的公共街道,更是歷經戰爭與祝融的百年文化遺產。

 

 

至今〈The Strand Arcade〉仍作為商場用途,有時尚、珠寶、茶店、咖啡店、餐廳、生活用品與澳洲最早的巧克力店〈HAIGH’S〉與核果店〈The Nuts shop〉等,地下有影音、3有樓上還有男子理容院〈MEN’S BIZ〉等共71間。而每間店招牌都異中求同,但都典雅富質感。有趣的是招牌上的品牌LOGO幾乎皆以文字為主,其中像是一樓的〈Aesop〉正是如此,它在這間面積不大的店鋪空間裡,在視覺上表現了極具張力與吸睛的設計,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
 

 

這間店由Aesop與March Studio的Rodney Eggleston共同設計,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白色小圓磁磚以及現場有擺放的兩件陶瓷製品:一為India Mahdavi設計的白色象棋凳,另一則是藝術家Jaime Hayon設計的Funghi M Table Lamp檯燈,這樣的質材風格也延伸到櫃檯檯面與整面小圓磁磚牆,表現出現代與俐落,而長久就融入生活中的圓潤材質在這個老空間裡展現新意,也毫不違和。

 

 

 

另一區塊是商品陳列牆面。其以展現流線曲面的白雪花石膏牆、清涼的湖水綠色天花與羅列排開的棕色瓶身,無論在顏色、線條和材質,都讓商品本身就是最具視覺焦點的吸睛作品,更在小空間裡發揮了充滿張力的與深度的設計。

 

 

The Strand Arcade

https://www.strandarcade.com.au/

The Strand Arcade, 412-414 George Street, Sydney NSW 2000